总结是对学习、工作与生活经历的回顾与思考,有助于推动自我提升。尝试写一份独具特色的总结,或许会有新的收获。以下是为您整理的常州市公务员报名入口信息,供大家参考。
常州市公务员报名入口(一)
在市委、市政府的领导和各相关单位的协同努力下,20xx年上海市科普工作围绕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》展开,不断加强科普能力建设,优化科普环境,各项工作取得显著进展。
一、培育品牌与优化载体,扩大科普影响力
20xx年,上海依托科技活动周及各系统特色项目,持续增强科普活动的公众影响力。品牌活动如上海科技活动周吸引300多万人次参与,涵盖市、区、街道多个层面,包括青少年创新峰会、国际科学与艺术展等广受欢迎的项目。此外,第六届“明日科技之星”评选、全国科普日、社科普及周等活动也成功举办。第二届上海国际青少年科技博览会汇聚16个国家400余名师生,进一步拓展科普的国际视野。
宣传手段与载体不断丰富。市委组织部借助远程教育平台开展干部科普培训,市旅游局通过移动电视宣传科普景点。市科委联合文广局恢复科教电影制片厂,科普作品首获科技进步奖。科研项目科普化机制逐步建立,推动科学知识面向公众传播。
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平台正式启动。市信息委、市科协牵头建设科普资源共享工程,完成50个科学教育课程资料包及多媒体资源,初步建成科普人才与专业机构数据库。
二、聚焦重点与需求,提升全民科学素质
围绕青少年、劳动者、农民及领导干部等重点人群,开展各类科普活动与培训,切实服务民生。
针对青少年,市科协实施科学素质行动计划,建立255所试点学校,开展“大手拉小手”科技传播。市科委与教委合作推进科技素养测评与人才培养基地建设。
面向城镇劳动者,市总工会等多部门组织“三学”、“讲比贡献”及技能培训活动,帮助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者提升就业能力。
针对农民群体,市农委等部门推动科技入户、信息服务与培训项目,助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。
领导干部方面,各级党校与人事部门开设科技知识培训,全年培训约4000人次,双休日讲座累计服务近50万人次。
三、推动科普进三区,拓展科普空间
科普工作深入园区、校区和社区,实现资源融合与服务延伸。
在园区,新建上海集成电路科技馆、农业科普馆等设施,全市专题性科技场馆达25家,科普教育基地187家,其中2家获评国家环保科普基地。
在校区,科学商店扩展至9家,服务覆盖17个区县,年立项145项,开展讲座200余场,师生与社区居民广泛受益。
在社区,推进29个科普示范社区建设,实施节能节水等惠民项目,如嘉定镇街道节水改造,显著降低用水量。
四、完善工作机制,形成科普合力
通过部市合作、联席会议与市区联动,构建多方协作的科普推进机制。
部市合作方面,开展科普能力监测评估、资源调查与场馆运行机制研究,修订科普图书资金管理办法。
联席会议强化单位协调,落实科普发展实施意见与任务分解,完善“政府推动、全民参与”网络。
市区联动推动科普资源整合,...

